精選文章

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

別活在自己建構的蛇影裡_看見、觸碰並擁抱你的恐懼

作者:劉秀美


恐懼的產生

前陣子,孩子上科學課,課題是生物及非生物。老師從實驗室裡拿出幾個真正的動物,例如:天竺鼠,白兔,變色龍及蛇。天竺鼠及白兔很受歡迎,幾乎每個孩子都開心地衝上前去觸摸。而老師開始把變色龍拿出來時,有幾個孩子退縮了,他們說自己害怕於是不敢向前。至於蛇,放在透明的桶罐裡,自始至終沒有拿出來。

孩子告訴我,天竺鼠,白兔及變色龍都很好摸,但摸起來感覺不一樣。我說:蛇呢?他說:因為好多人害怕罐子裡的蛇,所以老師沒拿出來,可能下次上課時會讓大家試看看。

我們要問的是:六歲孩子對變色龍及蛇的害怕從何而來?是父母的教育?是孩子的生命經驗?或是從書上所涉略的知識?換個角度來問:一個六歲的孩子對蛇的恐懼是基於本能?是生命經驗?或是後天教育?

一位女士曾經與我分享她生命中面臨的困境,我建議她尋找合適的諮商管道或進入相關領域的課程學習,以協助自己找到可能的方案處理困境。她告訴我:若我在大家面前說出來,別人就知道我的隱私了,那他們會怎麼看待我呢?我回應她:妳的考慮很有道理。我們再想想,妳面臨的困境重要?或是他人的眼光重要呢?而且他人的眼光也是你所想像的,是嗎?他想了想,說:是的。

事件尚未發生,但當事人因為自己內在的恐懼而阻斷了行動力。很多時候,恐懼就像我們內在自發性築起的圍牆,圍牆讓我們自動阻隔與篩選每天面對的人事物,有時甚至你無意識的時候,圍牆已經自動幫你阻擋了。但是,仔細想想,我們這個自動的過濾機制幫我們阻擋了些什麼?是真實的恐懼嗎?或只是你的想像?

活在自己建構的蛇影裡

晉朝時候,有一個叫樂廣的人。家財萬貫,十分喜歡請朋友到家裡喝酒聚會。有一回,他請了好友來喝酒,酒性正濃時,朋友突然看見自己杯中有一條小紅蛇蠕蠕游動,當場受驚嚇,卻不好意思說出來。於是酒也不喝了,急急忙忙地回家。

回家後,這朋友一直想著杯中的小紅蛇,便發起高燒來。樂廣聽說好友生病,趕忙跑來慰問。起初朋友不願意說,但樂廣不斷逼問,朋友才說出酒杯中小紅蛇的事。樂廣十分納悶,回家後把先前沒喝完的酒,重新拿出來再倒了一杯,並沒有發現什麼。樂廣又走到朋友坐的位置,竟真的發現一條小蛇沈在酒中,抬頭一看,原來是掛在牆上一把紅色弓箭的倒影。

樂廣趕忙把這個發現告訴朋友,朋友聽了安心,不久病就痊癒了。


杯弓蛇影的故事聽起來雖荒謬,但現實生活中這類的故事時有耳聞。許多情境下,我們不見得有樂廣這個朋友,總能把造成蛇影的原因找出來。因此,許多人活在自己建構的蛇影裡,恐懼並且深信不疑。其實,自己建構的懷疑與害怕才是最該害怕的恐懼。

觸摸這條蛇、正視與靠近你的恐懼

任職於史丹佛大學的心理學家雅博特.班杜拉(Albert Bandura)在恐懼症領域有多年經驗。他開發出一種技術,能在短時間內治好各種恐懼症。

他邀請蛇的恐懼者進入房間,並告訴他們:隔壁房間有一條蛇,而現在我們要走進去。多數受試者一開始回答:天啊,只要蛇在那裡,我不會進去的。

班杜拉把受試者帶到雙面鏡前,可以觀察蛇在房間裡的動向,讓人們逐漸適應。然後經過一系列步驟,他們被帶到打開的房間門口站著,往裡面看,並逐漸適應。之後還有循序漸進的步驟,引導他們進入房間,帶著焊工用的皮手套觸摸蛇。當他們摸到蛇時,那些對蛇恐懼的人說:看這些蛇多漂亮。而且,他們還可以把蛇放在膝蓋上。

最有意思的是,這些受試者經歷所有實驗步驟最後觸摸到蛇後,他們人生的其他焦慮也都減輕了。他們更努力,更堅持。在失敗面前表現得更有韌性,他們獲得了一種新的自信。班杜拉稱這種自信(new confidence)為自我效能(self-efficacy),而且每個人都具備足夠的能力達成自己的目標。

這個實驗結果讓我們了解,正視你的恐懼,即可改變你的恐懼的看法與觀感;真實觸碰你的恐懼,更能夠減輕你對恐懼的強度。而且,只要有意願,每個人都能夠透過有效的步驟引導而達到轉化恐懼的目標。打開自己構築的那道牆,正視恐懼、觸碰恐懼並擁抱恐懼,是面對恐懼的最佳辦法。

把恐懼化為行動力

神話學者約瑟夫・坎伯所說:「你害怕進入的洞穴藏有你追求的寶藏。對無知的恐懼是我們最大的恐懼… 雖然謹慎是個有用的本能,我們將失去很多機會及生命裡很多的冒險經驗,如果我們沒有去支持心中那個好奇的探險家。」每當我們害怕恐懼的時候,可以問自己:最糟糕的狀況是什麼?最可怕的狀況是什麼?很多時候你會發現,當我們想過最糟糕的狀況後,我們原來害怕的人事物,並沒有想像中這麼可怕。而且,當我們真實面對恐懼,往往可以發現更多新奇有趣的未知,甚至是人生新的方向。俄羅斯的體操選手奧加‧柯布蒂也說:「不要剛開始看起來困難就感到害怕,那只是初步的觀感,重要的是不放棄;你必須克服自己。」

相信自己,你做得到!

相關閱讀:
【親子】協助孩子建立恐懼的合理態度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